【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小学科学
主办:长春出版社
主管:长春出版社
ISSN:1674-6317
CN:22-1388/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4654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的学科逻辑新探(3)

来源:小学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 旅游的本质 2.1 两位学者的旅游本质 旅游学界并没有对本质概念进行过多的探讨,谢彦君和杨振之都是基于“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是其所是的根据”

2 旅游的本质

2.1 两位学者的旅游本质

旅游学界并没有对本质概念进行过多的探讨,谢彦君和杨振之都是基于“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是其所是的根据”的定义下展开对旅游本质的论述。当下距离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已经过去5 年,作者均没有著文继续商榷此事。如今看来,两位学者关于旅游本质的观点均是可取的,旁观者并不需要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谢彦君认为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是人生体验之流的一个特殊的波段,余暇和异地将旅游体验与其他人生体验区别开来。20年间,旅游体验完成了从登场到成为旅游研究中一个核心概念的发展过程,它能取得如此的地位,固然与谢彦君敏锐的学术洞察力、长期的深耕细作和作为著名学者的学术影响力有所联系,但绝不是主要原因。旅游被看成是一种体验有其先决条件和客观依据。经验事实表明,旅游突出表现为人亲力亲为的活动,它不能交由他人代劳,必须“以身验之”或“验之以身”,所产生的结果也是身体化、差异化和私人化的。体验是一切有身有体之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基本形式,具有最大的通约性和最丰富的多样性,将旅游看成是人的一种特殊体验,具有极大的关联度和普遍的解释力。因此,体验作为旅游的本质是有其坚实基础的。杨振之提出的“人诗意地栖居”也是有理有据的:人生活在大地上就是栖居在大地上,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客观上看,某些旅游活动或旅游活动的某些环节明显具有唯美的诗意色彩,如审美、摄影、登高、赋诗、会友等,旅游是一种“诗意地栖居”显然也是正确的。应该说,杨振之针对谢彦君的反驳意见“世界上很多事物如听音乐、看电影等均是体验……体验不能作为把旅游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那个物性”的观点并不能成立。若非如此,那么“世界上也有很多事物如日常休闲等均是‘诗意地栖居’”,其也不能作为把旅游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那个物性了。其实,两位学者运用的均是“属加种差”的本质寻找方法,各自寻得了一个“视角主义”的旅游本质,均值得肯定但也不能绝对化。相比之下,谢彦君用来从体验中分离旅游体验的余暇和异地(也有学者认为是闲暇时间和非惯常环境)[27-28]概念取得了较多的进展。杨振之用来从栖居中分离旅游栖居的“诗意地”概念还需要进一步阐述,目前还不能算是一个有效的学术概念,可以作为理论线索继续深挖,以期透视旅游的诗意向度。

2.2 旅游本质的新解

旅游本质的直接表现就是一个个的概念。基于前文的论述可知,反映对象本质的概念必须是对象某种属性和关系的极度的又是适度的抽象,以致它能成为该对象之具体多样性统一的基础。例如,在普通生物学的范围内,以“细胞”为本质是合适的,因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如果进入分子生物学领域时,再以细胞为起点就会抽象不及了,应该以分子水平的核酸和蛋白质作为研究起点[29]118-120。根据现象学的思想,现象就是自己显现自己,显现背后无他,存在者就在显现之中,或者说,离开了显现就没有存在者的存在。因此,现象学所说的现象,不是与本质相对的现象,没有本质,或者说,现象就是本质(直观本质)。综合辩证法与现象学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不同侧面上将旅游抽象为一种移动、一种体验和一种位势。

2.2.1 移动

将旅游抽象为人的移动,有如下考虑:第一,旅游作为人的活动,其显著的外在特征就是人的空间位置必须发生一系列的改变。第二,中文里旅游是由“旅”和“游”两个字组成,这两者的基本含义均是行动或不固定。移动范畴包括了人从永久性的移居活动一直到日常的上班、出差、购物、散步等各种形式的时空改变。显然,这种抽象工作过犹不及,旅游失去了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移动活动类型并无二致了,必须适当开启从抽象到具体的第二条路。旅游是一种“位移为零”的移动。不仅如此,为了使旅游和其他“位移为零”的移动如上下班、出差往返、上学放学等区别开来,需要将旅游进一步限定为“离开惯常环境但位移为零”的移动,这种改进使得针对国外学者厄里提出的“mobility”(移动性)[30]范式的主要质疑如“混淆了居住地、工作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区别;混淆了通勤者、购物者或移居者等不同类型旅行者的区别”等得到了克服[31]72。最后,通过“闲暇时间”将旅游与纯粹的旅行活动分异开来。


文章来源:《小学科学》 网址: http://www.xxkxzz.cn/qikandaodu/2021/0611/875.html


上一篇:管理学科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科学网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