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小学科学
主办:长春出版社
主管:长春出版社
ISSN:1674-6317
CN:22-1388/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4654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旅游的本质及旅游学的学科逻辑新探(6)

来源:小学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1 知识树与学科树的机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ree and subject tree 行文至此,再回过头来看谢、宋两位学者关于旅游学成长路径的

图1 知识树与学科树的机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tree and subject tree

行文至此,再回过头来看谢、宋两位学者关于旅游学成长路径的论述,尽管他们的观点存在分歧,但共同点都认为多学科介入是旅游学成长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条件。另外,很多学者都认为多学科介入形成了所谓的交叉性分支学科,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等。从“构成研究旅游活动”的综合学科体系视角来看,该观点显然是对的。但是换个角度想,这些交叉性分支学科的真正身份难道不是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自足性分支学科吗?它们身上流淌的是这些学科的“鲜血”,传承的是这些学科的基因!旅游只不过是这些成熟学科延伸触角的新变量和新情境而已。学科作为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为一体的理论体系,是理解和解释世界的逻辑自洽系统,它具有理论的三重内涵:第一,规范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自我和相互理解。第二,规范人们对研究对象的把握和解释。第三,规范人们与价值有关的思想与行为[40]。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察和研究都是负载理论的,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分别基于经济、地理、社会、文化现象的本质体系的,它们在看待旅游现象时也必然只能看到旅游现象的经济表现、地理表现、社会表现和文化表现,有视域更有盲区。所以,无法期待它们全面深入旅游现象的本质,故而难免“浅层介入”。换句话说,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是基于旅游现象而内生裂变的,我们非但不要苛责这些学科,反而还要感谢它们提供的单维洞见。更进一步地,还要从这些学科的本质体系及其演化发展态势上汲取有益借鉴,最终发展出切中旅游活动自身的本质体系,全面夯实旅游学的哲学基础。当然,我们也要识破和反对那些贩卖其他学科细枝末节知识的“货郎”,接受一种学科理论的检视并不等同于全盘接收一个个具体的结论,那是历来就受批评的本本主义。正确的做法是要了解该学科思维方式的全部历史和所有的成就得失,分析结论背后的“理路”和“来路”。这好比封建家庭中众位姐姐的丈夫尽管精明强干,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却还是不能越俎代庖地获得年幼弟弟的开门立户资格或省略掉他的锻炼磨砺过程,但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处世经验对其进行参谋辅佐,使之发展出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全面承担起家族的责任。读者也可以发现,人的世代更迭与学科体系的发展存在着某种相似性。

俞宣孟指出,本体论在西方称为第一哲学,在形式上,它是以“是”为核心范畴逻辑地演绎成的纯粹原理体系,英文的名称叫做ontology,直译可作“是论”[41]1-4。学者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定义时,总是以“XX 是XX”的判断形式出现的,这是一种“哲学的独断方式”,因为定义一旦做出,就预先决定了论证的结果(本质断言)。与此同时,一个对象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被定义的[42],逻辑结构不同,对自在客体的反映也就不同,具体表现为对信息输入的选择不同,加工角度和程度不同,信息被规范、被建构的方式不同,从而观念客体也就不同[43]1-10。对同一事物的多种本质论,就好比手术室的多个无影灯泡和检测仪,理想情况下能实现无阴影和盲区的完全“透视”。按照这个逻辑,学科树根系的发达兴盛,既需要根不断地发须,也需要须不断地壮大成根。前文中,笔者将旅游抽象为一种移动、一种体验和一种位势。其目的就是给旅游学的逻辑起点列举3种可能方案。这3种旅游本质方案是提炼于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基础之上。总体上,从国内外关于旅游本质的研究可以识别出大致形成了多个有现实影响、有发展潜力的学派、学系或学须雏形,比如,美国学者格雷本的“旅游是一段神圣游程”;英国学者厄里的“旅游是一种凝视”,旅游是一种移动[44-45];国内学者沈祖祥的“旅游是一种文化”,叶朗的“旅游是一种审美”,杨振之的“旅游是一种诗意地栖居”,谢彦君、曹诗图的“旅游是一种体验”[48]44,保继刚、王宁的“旅游是一种位势”[47-53],张凌云、李志飞的“旅游是一种二元行为”[54-59]等。关于旅游被看作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移动方式,国内有地理学背景(行为地理、时间地理等)的学者较多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代表性学者有黄潇婷等[60-65]。体验论的影响很大,不必细说。保继刚和王宁学养宏富,有多方面的成就。本文的归纳侧重于保继刚的社区旅游研究(旅游吸引物权、社区增权等)和王宁的真实性研究方面。社区的权益、本真性的保持等归根结底是旅游中的人与人关系。为满足游客的旅游“玫瑰色”怀旧偏好或体验需求,目的地居民被要求“延迟现代化”的情况司空见惯,旅游发展与旅游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国内旅游研究的重头戏。张凌云10 年前提出的非惯常环境理论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赞誉,追随者众[66-70]。李志飞在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中有意识地归纳了二元行为理论,与张凌云心意相通、颇为契合。“花开数朵,同表一枝”,各学派、学系或学须之间也存在共通点,可以相互融通。比如,移动、位势、二元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验,体验、二元行为和位势离不开移动,所谓“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信息不对称”等,都是如此。可以说,这些尺度、方面、层次以及解释力有异但各受认可的本质论已经初步承诺了旅游学可望可及的美丽前景,广大自我认同的旅游学人要尽可能地求同趋同,促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烈场面,遏制当前研究的碎片化、“专注于鼻尖一个小点”[71]2的超微化苗头,自觉入列就位,避免孤芳自赏和各执己见,主动力求嵌进体系或进行体系化整合,不断将旅游学的研究引向深入和集聚,力争早日形成旅游本质体系,促进真正的“旅游成学”和之后的学科迭代进化。


文章来源:《小学科学》 网址: http://www.xxkxzz.cn/qikandaodu/2021/0611/875.html


上一篇:管理学科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科学网络教学策略初探